一、2024年总结
12月29日,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网志,总结2024年香港经济状况并展望2025年。陈茂波表示,随着美国步入减息周期,内地政策的积极出台以及特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香港资产市场迎来了积极的转变。
丨金融业持续繁荣
2024年香港股市累计上升约18%,恒生指数重返二万点大关。成交额显著增长,10月份创下单日成交逾6,000亿港元的历史新高,平均每日成交额超过1,320亿港元,同比去年增长超过25%。新股市场同样活跃,集资额超过800亿港元,全球排名第四。
金融业持续繁荣,资产及财富管理业总资产规模突破四万亿美元,去年净资金流入增长3.4倍。家族办公室业务也持续增长,目前约有2,700家单一家族办公室在香港运营,其中超过一半管理资产规模超过5,000万美元
丨楼市趋于稳定
2024年楼市逐渐稳定,交易量上升,今年前11个月平均每月成交宗数约为4,450宗,同比增长22%。
2024年11月15日发布的《二零二四年第三季度经济报告》指出楼市情况改善主要由于美国降息和新楼盘出售导致。
“住宅物业市场在第三季大部分时间淡静,但自美国在九月减息后,市场气氛有所改善,发展商加快推出新楼盘。整季合计,交投活动较上一季减少,住宅售价维持偏软。第三季送交土地注册处注册的住宅物业买卖合约总数为10225份,较上一季回落43%,尽管仍较一年前高11%。整体住宅售价在季内下跌5%。随着住宅售价下跌,市民的置业负担指数在季内改善至约62%,但仍高于二零零四至二零二三年期间54%的长期平均数。同时,整体住宅租金在季内进一步上升 2%。非住宅物业市场维持疲弱。所有主要市场环节的交投活动仍然疏落。售价和租金维持偏软。”
资料来源:《二零二四年第三季度经济报告》,2024
丨营商环境改善
2024年,香港营商环境整体出现改善迹象,营商气氛因行业而异。《报告》指出“金融及保险业的净差额继续处于正数区间,地产业和专业及商用服务业的净差额转为正数。运输、仓库及速递服务业和建造业的净差额在负数区间内有相对改善。”2024年内地和海外驻港公司总数接近一万家,初创企业数目接近4,700家,均创新高,年增长达一成。
同时他也表示,零售及餐饮市道仍面对较大挑战。今年来,访港旅客数字超过4,400万人次,按年增加超过30%;估计除夕前后有更多的旅客访港。12月初,中央恢复及扩大深圳居民“一签多行”安排后,内地来港旅客人数显著增多,对零售及餐饮市道带来支持。
资料来源:《二零二四年第三季度经济报告》,2024
丨人才引进
2024年高端人才申请来港数字持续增长,近两年共收到约41万宗申请,已批出超过26万宗,其中约17万人已来港,这反映了特区政府积极招商引才和加强对外宣传的成效。
过去这一年,在牢筑维护国家安全的屏障后,社会上下聚焦拼经济、谋发展,实现了稳中向前的态势。2024年全年经济增长预计为2.5%,失业率维持在约3.1%的较低水平、通胀温和、市民收入录得实质增加。
资料来源:《香港经济最新情况和展望》,2024
二、2025年展望
展望2025年,地缘政治和较长的高息环境等不明朗因素,会令市场增添波动。不过,在中央政府的坚实支持、特区政府过去多年的开拓和努力下,香港经济根基厚、市场韧性强,正在变局中开新格局、稳步前行。其中,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将会加速推进:
丨深化香港独特优势
要更好地发挥香港国际化的独特优势,强化“内联外通”,进一步提升“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和功能。过去一年,特区政府大力推动内地企业在香港设立高增值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企业财资中心、科研中心,以至是区域和国际总部,积极利用香港高度国际化的特色和普通法制度,开拓国际业务和市场。与此同时,香港也不断拓展和深化海外联系,除了巩固与传统欧美市场的协作外,亦重点推动香港与中东、东盟及全球南方等新兴市场的经贸和金融合作。未来一年,香港会联同粤港澳大湾区以至其他内地省市拼船出海,一起“走出去”开拓商机,发挥更大的联乘效应。
丨科创促进新质生产力
要加强对本地创科的系统性投入,因地制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包括用好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耐心资本引导和杠杆市场资金的功能,支持策略产业的群聚和发展。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过去两年多吸引了近七十间企业伙伴来港,未来数年预计将在港投资逾420亿元,创造约17,000个优质职位,并带动其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企业来到香港。下一步,香港要推动更多的政策创新,加强香港和深圳以至整个大湾区的创科协作、强强联手,让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彼此经济更好发展,并共同为国家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更大贡献。
丨巩固和发展香港中心地位
面对全球政经格局深刻重构,要以更整全的策略,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及航运中心的地位,致力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以金融业为例,香港将继续推动金融市场的全方位发展,从股市、债市、保险、私募基金、风投创投,到资产和财富管理、离岸人民币业务、绿色金融、数字金融、大宗商品交易等,让香港市场发挥全链条的筹融资功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而支持优质创科企业的筹融资需要、推动区域的绿色转型,以至为走出去的内地企业配套金融和其他专业服务等,都是香港可以发挥所长、大有可为的领域。
三、把握香港机遇,实现财富增长
香港作为亚洲主要的资产管理中心,不仅具备深厚的金融基础设施,还拥有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从业人员,其吸引资金、企业和人才的能力始终保持强劲,充分证明了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稳固地位,也使其在亚洲经济腾飞的过程中,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为了促进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及相关监管机构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例如家族办公室的税收优惠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发牌制度,这些政策为行业的持续扩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香港丰富的人才资源体系不仅支撑了其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为资产管理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湾国际金融由产业领域投资者、金融领域投资者以及管理层团队共同设立的香港金融服务平台,公司已取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1、4、6、9号牌照,可于香港资本市场开展证券交易、股票及债券承销、投资顾问、企业上市前辅导、投资银行及资产管理等业务。
中湾国际金融资管团队在中国香港及内地的资本市场具有多年从业经验及扎实的专业水平,过往曾为上百家机构及高净值客户提供服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香港的金融和资产管理优势,把握新兴机遇,实现财富增值,特别是在把握中国内地市场机遇、提供多样化投资选择、引领ESG投资等新兴领域、应用金融科技提升运营效率、以及利用香港的国际视野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展现了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免责声明
本文仅为读者作为接收方而编制,不可用于其它用途。除有关China Harbour (以下简称“中湾国际”),本文是按现时的公开资料而编制。
本文的内容并不意味着其全面、完整、准确、合适或合理。本文的内容只供读者参考。在适用的法律和/或规则容许的情况下,中湾国际仅此表明免除对本文的内容及任何人士因使用本文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结果的所有保证,不论该保证是明示、法定或默示。中湾国际、联系人或任何彼等的董事、人员、员工、专业和财务顾问、代理和代表均不会对本文的内容的准确性、合理性、可靠性、合适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陈述、保证或承诺。
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或在任何适用的法律理论和/或规则下(不论侵权法、合同法、严格法律责任或其它),中湾国际、联系人或任何彼等的董事、人员、员工、专业和财务顾问、代理和代表均不会对任何人士因使用或依赖本文的内容而引起或产生或有关的损失或损害赔偿负责,不论彼为直接、间接、专项损害、附带或任何性质引起的赔偿(包括贸易损失、利润损失、任何第三方得任何索赔或要求)。
本文并不是一份于任何地区销售或游说购买任何股份的要约文。本文并不是一份投资建议,同时并不构成任何推荐或针对公司详细投资目标、财务情况和需求作出特别考虑。公司应该考虑本文的建议或推荐是否适合特定情况,如需要,请寻求专业意见(包括财务及税务意见)。
本文所发布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有可能因发布后的市场走势或其他不可预见之因素而影响其有效性。文中的意见预测和估计反映了我们截至制作本文之日期的评估,中湾国际并不承担更新信息、观点以及数据的责任,而同时在对相关信息进行任何更新时亦不作另行通知。